同學分享

隱世的大眾修心場

慧修禪中心設計師 Dan
24/08/2022

「慧修院隱藏於綠蔭之中,進入時要經過山門,然後走好一段路才到達,就像走過一段 transitional space(過渡空間),由煩囂轉到淨土,感覺像一個靜心過程。」負責慧修禪中心室內設計的 Dan Lee 表示。

只是不知 步步安樂行

慧日 | 陳彥銘
20/07/2022

讓禪修成為成長的養分

生命探索 我心安處是吾鄉

智在 | 蔡敏德
12/07/2022

從天主到佛陀   從太極到禪修 

自然說法

初醒
09/07/2022

數年前某天,師父(大觀禪師)拿著手機,刷著屏幕似在尋找些甚麼,不久遞來一張照片給我看。後學第一個反應是「嘩!」,隨即衝口而出:「師父,請您繼續拍吧!希望將來有機會替您出一本攝影集。」

後來收到編輯組送來的校訂文本,開版前推敲琢磨了很久:若把它當作一本分類整齊的圖文集去裝幀設計,似乎有點局限。禪師每一幀作品都很跳脫,不拘一格,更配上當時當刻的禪詩法句,真的要花點心思……商討過後,各位編輯菩薩也接納建議,把所有章節順序鋪排,而不刻意把題材分類,希望讓讀者能夠跟隨禪師的生活時間軸,同步窺探她對大自然的洞見。無論對於禪者還是普羅大眾,這個切入點都可輕易掌握──無他,因為這是一件活的法器!

整個設計過程歷時半年有多,當中有無數次的感動與得著,有點像是欣賞一場又一場精彩的 live jazz music──隨機、活潑、跳脫而充滿睿智!也許這就是禪者的生命力,哪怕只是用最簡單的工具,也能傳神地捕捉大自然的法語。付印前,我問師父:為甚麼大自然這麼重要?她說:「因為大自然「無我」,能夠幫助我們明心見性!」這就是《自然說法》面世的因緣!

 

分隔著,連繫卻常在

慧日
02/03/2022

 

肉眼看不見的2019新冠病毒,令世界停擺了。

前年8月,香港僧團驚悉我們敬愛的第二位指導法師明海師在立陶宛遽逝,疫情卻令我們無法見面互相支持。精明的師父馬上叫我們安排透過 Zoom,連續四十九天每晚 6 時半至 9 時,一同念誦地藏菩薩名號。全球各地的僧團亦踴躍參與,尤其是立陶宛的師兄師姐們。

每晚,無論是下班回家途中、吃晚飯還是跑步,我都聽著念誦,而最後的分享環節尤其寶貴。師父會點名叫螢幕上的同修說些分享;每晚離線之前,師父又提醒我們保持微笑,向身處立陶宛的明海師母親揮手說再見。

念誦期間,我們遵照漢傳佛教的傳統,每週六特意舉行「頭七」法會,前後一共七遍──同樣以Zoom進行。每個星期六早上,我都懷著愉快的心情去買鮮花,準備在網上追思會供養明海師。明海師生前無論到哪裡總愛打理花園──我們倆都喜愛花;所以能夠以供花這個方式紀念她,我感到很開心。

當有人肚餓時, 給他們食物

初心元師兄
23/02/2022

這兩年新冠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巨變, 經濟低迷下,很多人失去了生計,貧窮線直線下降。 在 2021 年, 我們的師父 (大觀禪師) 、眾法師及義工們一共超過 11 次,送贈了共8500 個素食飯盒,以表達對長者們、低收入家庭和露宿者們的一點支持。

過去通常送贈飯盒的對象都是長者,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的家庭,因父母同時失去了工作,無奈地加入領取飯盒的行列。 感恩有不同機構,盡心盡力的令到疫情期間,派贈飯盒活動仍可繼續進行。 其中一個慈善機構 – 惜食堂 Food Angel 更是貼心,創意地引入飯盒自助機,令這些家庭可以直接透過他們手機內的二維碼便取到飯盒。

Don’t check, just do it! 就是奇蹟

初醒師兄的分享 (摘錄自”Primary Point Fall 2021”)
16/02/2022

近年有機會參加《 千人禪修 》的確是很寶貴的經驗。

由來自佛教不同宗派、不同道場合作的一個禪修活動,參加者人數超過千人。秀峰禪院在首屆活動獲分配的工作是場地設置。要統籌來自各階層的義工們,在一個半小時內把一千組坐墊,整齊筆直鋪設在大約十二個標準籃球場的場館中,當中的突發應變和挑戰,完全是在發揮平時坐禪上的工夫。

記得一個小插曲,大會訂於早上十時開放讓千位參加者入場。看看手錶已是早上九時了,幸好還有最後一行坐墊排好就大功告成。突然,大會通知,因為舞台位置有誤,為了讓禪眾行禪時有足夠空間,全場一千個坐墊須要後撤三米!聽到這個消息,義工們也險些兒休克!大家不約而同在懷疑,怎可能?!只餘下三十分鐘,要再重排一千個坐墊?除非有奇蹟!

這時,奇蹟真的出現!會場內不同崗位的義工都放下手上工作,齊集會場最後一排坐墊位置,台上法師負責用擴音器發司號令,台下百多位義工平排就像在田野插秧般,提起地上坐墊,一二三後退,一二三後退,一二三後退,不消二十分鐘,整齊地把全場千個坐墊順利後撤好了。

《共同經歷;共同承擔》

Francis Lau — 秀峰 IT 組學員
01/09/2021

二零二零年,明海師離去了。

去年八月二日早上,IT組如常在覺修寺製作直播。到了明海師開示環節時,原本已約好了,她卻沒有如期在電腦畫面中出現;法師多次聯繫也沒有回音,只好把手機擱下。節目完結後,下山途中,電話傳來一則彷彿不真實的訊息:明海師在立陶宛遇上交通意外身故……。

全球的同修決定以在線方式(Zoom Meeting)替明海師舉辦四十九天共修法會。礙於覺修寺的地理環境和客觀條件,我們在技術上遇到很多困難與挑戰,然而相比失去了一位生命導師及摯友,那些都算不上甚麼!

共修初期,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太多話說,感覺盡力做好面前的事就是了。有一點可以肯定的,是你、我、她都在經歷這份傷痛。如何重新振作並轉化?這才是真正挑戰!

頁面